读文章 / 文章详情

心理治疗师的成长(一)——对心理治疗师的要求


2015-06-19 张海音 其他

心理治疗师的成长(一)——对心理治疗师的要求

对于这个主题,每位治疗师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,每个人也会有自己的思考。从精神分析的视角来看,心理治疗师的成长跟精神分析治疗中的目标、取向、以及能够达到什么状态都息息相关。


有一句话我一直都是非常喜欢,带有一点客体关系的意味:当人们在别人身上再度找到自己的时候,便开始知道到自己的存在。


我们的成长往往是在跟别人互动当中感觉到的;在潜意识中、移情和反移情当中把握的。一个人自己跟自己玩,可以成长吗?一代高僧、大师,你一定要跟别人互动才能成长吗,还是你只靠自己摸索领悟也能成长?


禅修过程是一个人做两个人的事,而咨询是两个人共同做两个人的事。当然每个人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选择方式,有时候要跟别人折腾蛮累的,那么不折腾也可以,不一定时时刻刻都在折腾。在一个人成为治疗师的过程中,不能单单考察他呈现案例时如何精彩,还要兼顾他与家里重要亲密关系如何,和单位、同道、小组成员相处得如何,要全方位评估。


我认为治疗师最重要的是察觉自身感受,把工作重点放在移情、反移情上。换句话说:你对任何一个人的理论分析再透彻,如:你的早年创伤是什么、你处在什么期发展……来访者可能很认同,但这不是精神分析。关键是你们两个人在现场,重复着什么模式?功力体现到最后,理论也好、技术也好,最后还是要靠自我觉察对自己的反移情。这非常重要,很多治疗走不下去,很多时候可能就是因为治疗师对自己的察觉有盲点。


精神分析不一定是分析自己,察觉反移情可能更多地为了来访者。咨询师在与来访者互动时察觉来自自己的感受,通过自己的感受很好地共情、理解来访者。所谓第一手的来访者资料,往往是在咨询现场被治疗师激发起的很多感受,这些需要咨询师的自我功力和技巧。


对心理治疗师的要求


要求包括理性的、感性的,潜意识等方面的要求。一个治疗师的技巧和自我对潜意识运用的程度紧紧联系在一起。在我们身心所有层面与来访者的互动当中,比较容易体验到的是“我的认知、想法是什么”,特别要体验的是平时不太容易激发出来的一些情绪。治疗师的目的是要理解来访者、帮助他领悟自身的精神世界,从精神分析的视角把握程度。这与本身智商高低的关系不大。高智商和高文化水平固然重要,但是一个可触及的、可理解的无意识头脑更为重要。


从广义角度来说,精神分析认为我们对别人的任何判断、感受都是我们的投射。而治疗到最后寻求达到的目标是,一个人对于自身重要的无意识欲望、防御和幻想,对于自己婴儿时期的冲突以及以后的衍生物,能够在意识层面得以理解。当然这个很难完全达到,有人天天做精神分析,做了很多案例,也做自我体验,却越做越糟!我们希望自身达到完全自我掌控,所谓领悟上升到一个层次,对命运完全了然于心、很通透的……这是很吸引人的目标,但这当然很不容易,特别在自我体验的过程中。


大概没有心理问题的人是不存在。我们做治疗师,自己的问题就全部解决了吗?这不可能。但治疗师本身至少要知道:我有什么类型的问题没被解决,也要知道来访者有什么方面的问题。能够知道这个很不容易,解决当然是最好。但很多时候只能将问题修正一下,让他更加接受现实,这已经不太容易了。谁都希望成为涅槃重生,希望有一个不一样的自我。也有一些活动,有些邪乎的心理方法似乎有效果。比如什么班,进去一个礼拜,也许你会觉得:哦,我的大小周天通了!我们会发现自己像被打鸡血一样,但是过了一两个月又回到原型。诚然,当人类去探索某些领域时会有这样的效果,会有几天回归到原生状态,把最原始的东西都激发出来,其实这不是太困难。但每个人从小到大性格由来已久,江山易改、本性难移,被冲击一次就完全改变不是那么容易的。

(完)

相关阅读

{{ post.traffic }} {{ post.title }}

{{ post.title }}

{{ post.user.nickname }} | {{ post.createdDate }}

{{ post.summary }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