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文章 / 文章详情

中国家长,你们是虎妈猫爸吗?


2015-07-23 石振宇 亲子教育

中国家长,你们是虎妈猫爸吗?

最近,电视剧《虎妈猫爸》掀起了育儿讨论的热潮,强悍的妈妈,温和的爸爸,很多人似乎很向往这样的教育方式,也有人在反对这样的模式。那么,什么样的家庭抚养方式才是真正合适的以及有助于孩子成长的呢?妈妈当虎爸爸当猫这样的角色分配真的可取吗?

 

望子成龙没有错,拔苗助长就不对了

在《虎妈猫爸》中出现过这样一幕,虎妈希望兔妞有独立人格、意志坚韧,因此用绳子捆着孩子的腰,拖着她跑步。像这样强迫孩子并不是好的做法。千万不能忽视孩子的自由意志。小孩也有自由意志,且随着年龄增长,逐渐加强和成熟,并会最终从原生家庭解离,去组成自己的家庭。作为家长,应当尊重孩子的自由意志,家长首先最应该做的,就是协助、保护和引导这种意志。

 

这个道理很简单,想一想:你的孩子在婴儿阶段是怎么学会走路的,怎么学会滑板车、骑自行车?是他们天赋的能力在不断的操练后得以实现的。父母无法代替孩子完成这些学习任务。孩子的自由意志也是如此。父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,往往是由于父母自身过度焦虑、抑郁,不能换位思考和理解孩子的需求和限制,错误或者偏差地解读孩子的人际互动中的行为信号,从而把孩子假设性先入为主地当成没有自主能力、没有思考能力的受操控之物。

 

如果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够经历独立生活后的各种风波,现在父母就要引导孩子的试错、犯错,而不是操控他,不让他犯错这在儿童心理学里叫做trial-and-error experience,即尝试探索的经验。婴儿学步时,不摔跤怎么能学会走路?我们家长要做的,无非是保证孩子不要摔成骨折罢了。当然如果真摔骨折了,那我们就要学习去面对。生活本身不是去控制,而是去适应、调整、因应和在有限的时空内选择。

 

 打孩子可以树立规范吗?

兔妞不讲礼貌欺负小朋友,虎妈一巴掌下去不手软;兔妞不愿意自己刷牙,虎妈严厉批评:“要么呆在厕所里,要么自己刷”;兔妞没有按时完成当天的作业,在睡梦中都会被妈妈拉起来,做作业……像虎妈这么严厉的对待孩子的每一言每一行,真的有效吗?

 

立规矩确实很重要,但有两个前提:一个是规矩和儿童的心理年龄发展水平相适应;一个是理解你的孩子,和他站在一起共同面对作为个“小人”所面对的各种挑战。因此,对3岁和5岁的小朋友,规矩都是不同的。

 

共情和理解是管教的基础管教不只是惩罚,更重要的是引导,而且要向孩子非常明确清晰地商定管教条目,并且约定在不能完成时,会如何处理。设想一下:父母缩小到和孩子一样大,这个年龄阶段遇到转学,内心困惑是什么?遇到的挑战是什么?当父母转换位置,以孩子的视角看待内心和外在世界时,你就具有了理解孩子的能力。

管教的原则是让孩子感到这些规矩对各方都是公平的。对孩子本人,对管教的父母,对兄弟姐妹都要公平。要让孩子对管教形成稳定的预期。管教条例必须一致性执行,这样可以培养孩子对权威的敬畏和顺服。但也要有一定弹性,准许例外,这些例外情况需要结合儿童的发展阶段,和孩子一起制定。需要强调的是,管教不等于惩罚。只有惩罚,管教不光没效果,而且非常容易造成大小不等的创伤。家长最缺的不是管教,而是缺乏耐心去观察孩子,耐心地用感同身受的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和自己很多时候,只重视行为外在的结果(学习成绩、睡眠、吃喝、是否有不良习惯),而且很喜欢采用惩罚的方式(打,骂,不给予某种东西,情感上的疏离等)。不客气的讲,只重视行为的外在结果,是一种功利主义的思想在作怪,是非常不可取的。在临床的心理服务中,笔者发现只重视行为结果的家长往往收获的是和预期相反的东西(厌学、对立违抗、抑郁焦虑、头痛腹痛等躯体不适)。

 

所以,管教要和共情的理解结合起来。共情的理解是基础,管教是手段。小小糖认为一味的虎或猫,不但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,还会加剧夫妻间矛盾。做懂得倾听的虎妈,维护原则的猫爸才是更好的选择。

(完)

(完)

相关阅读

{{ post.traffic }} {{ post.title }}

{{ post.title }}

{{ post.user.nickname }} | {{ post.createdDate }}

{{ post.summary }}